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充满了太多迷雾的人物,其中之一就是,晚年的他为什么不回大陆(尤其是东北)看看?一
1990年,张学良就逐渐获得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 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从1990年获得自由到2001年在美国逝世,张学良有10年的时间可以回大陆回东北看看,可他却就是没有回去。这对曾经在中国大陆尤其是在东北叱咤风云的张少帅而言,的确是让人难以理解的。难怪有人曾忿忿地说道:“我们一直宣传说张学良如何爱国,那就有一点,爱国为什么不回国?”
是啊,爱国为什么不回国呢?要知道,张学良也有过回去的打算,中共方面更是希望他能回去。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 和夫人从台北桃园机场踏上赴美探亲之旅,张学良在台北机场登机前对中外记者的谈话中,曾公开表示有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向。邓小平得知后,专门打电话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家主席杨尚昆,说:“你们应该开个会,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并对如何迎接张学良的归来作了较为详细的指示。为了欢迎张学良的归来,江泽民亲自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台办、国台办和中央统战部等部委的负责同志。会上,江泽民对如何在张学良访美期间使其归来的事宜,作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
根据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指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并作了四项重要安排:一是当年6月在北京为张学良举办91岁寿庆活动;二是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三是派人去沈阳修葺大帅府和大帅陵,为张学良归来后赴辽宁抚顺安葬其父张作霖的遗骸作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四是派出一位中央副部级以上的党内负责同志,亲自赴美国旧金山转达中共中央对于张学良的欢迎之意,此人并具体负责对张学良归来的一切事务性安排。最后经中央书记处多次讨论,确定由吕正操赴美迎接张学良。
吕正操是张学良的故乡海城人,东北军的旧部袍泽;早年吕正操在东三省讲武堂读书时,张学良是他的老师;吕正操又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参加者,他与张学良有着至深的私人感情。此前,邓颖超根据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意见,已以私人的名义亲笔为张学良写了一封欢迎信。
5月29日,吕正操在纽约曼哈顿贝祖贻夫人的住所里首次会见了老上司张学良。吕正操又向张学良转达了邓小平、江泽民、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问候以及欢迎他借赴美之便返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的良好意愿。张学良听后颇受感动。但是,由于事体重大,他说:“我这个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我一动就会牵动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意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
当时是1991年,那一年张学良认为回去的时候未到,那么什么时候就“时候”到了呢?难道十年时间里就没有一个到了的“时候”?
二
事实是,由于张学良在第一次访美后并没如愿返回他毕生翘首的祖国大陆,而事隔一年以后,他就离开台湾去夏威夷做永久性定居,从此以后,张学良在晚年就再也没有回到大陆。一时间,有关张学良晚年不回大陆的传说和猜测,就有几个不同版本在海内外的媒体上炒作。
一个版本是说张学良“因病”不能实现回大陆的夙愿。实际上,人老了,谁能没有些小病小痛呢,张学良又能有什么大病呢?难道病得连大陆也不能回了吗? 1993年4月17日,东大学生张捷迁(时任东北大学旅美校友会会长)在台湾替东北大学向张学良递送“名誉校长”的聘函后飞回香港时,在机场附近的富豪大酒店接受了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的专访。张捷迁首先证实了张学良不能回大陆并非因为身体的原因。他说:“张的身体尚好,患骨刺病完完全全康复了。只有他的夫人身体不太好,患上了老年性缺钙,营养不良,导致骨质疏松,部分骨头有些裂缝。影响他们的生活和行动。”看来,是 张夫人的身体不太好,而不是张学良病得连大陆也不能回了。
另一个版本是以台独分子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限制张学良回大陆。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病逝后,张学良1991年首次访美时曾有过三个月接触的贝祖贻夫人蒋士云女士,曾借台湾《中国日报》一角,首次向海外公众披露了张学良不能回大陆的内幕。该报称:“贝夫人透露,少帅居停纽约时,北京派不少人来看他,中共当局已经准备妥一架专机,只要少帅愿意返回大陆,专机即随时飞至纽约搭载少帅。贝夫人当时曾力劝少帅回大陆看看,并说这是他的‘大好机会’,少帅本人亦很想回东北老家瞧瞧。然终未成行。做事一向果断、爽快的少帅,为何舍弃良机,未回睽违40余载的故国?少帅向贝夫人解释说:李登辉只准许他到美国来,他不能借此机会就跑去大陆。这样做对李登辉不好交待。而他又是讲义气的人,不愿为难李登辉。贝夫人对少帅说,不要管那么多,就利用这个好时机回去走走。少帅一直犹豫不决。他对贝夫人说,他回到台湾以后,将请示李登辉,批准他回大陆。贝夫人答道:‘你不用问他,问也白问。他一定不准。’少帅回去请示的结果,果如贝夫人所料,李劝张学良勿回大陆。贝夫人说,少帅上了李登辉的当。又说李是‘假圣人’。
关于李登辉的阻拦,张捷迁在1993年的那次专访中也曾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情况:台湾当局曾经干涉张学良 和夫人到香港来。张捷迁证实说:“ 张老先生于1990年秋天确曾打算来香港。那次是因为他有位朋友的儿子结婚,很想来参加,但受到某方面的限制,以致没能成行。”潘耀明追问:“ 张先生来香港应该没有问题,是否受到香港政府的限制?”张捷迁否认:“不是受香港政府的限制,而是当时有人告诉他不能来香港。”潘耀明又问:“是否受台湾高层的限制?”张捷迁说:“这点,我不能说是什么人,我亦不愿意说出来。但他(指张学良)最近跟我说,那次他的确是很想来香港的。”
台湾高层为什么要限制张学良到香港参加朋友子女的婚礼呢?很明显,台湾高层是担心张学良一旦来到罗湖桥边,就会不由自主地迈过那条界限,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大陆。
这样看来,似乎台湾当局的阻拦似乎就是张学良不能回大陆的真正原因了。张捷迁就申明说:“ 张老先生非常想念他的家乡,愿意在适当时候回去看看。但是,由于海峡两岸的政治关系影响,现阶段还不想回去。 张老先生觉得,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不想再卷入政治的漩涡之中,愿意继续等下去;待政治气候晴朗下来,海峡两岸谈判有了完满的结果及完善的协议后,在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下,才考虑回大陆。”
三
可是,以张学良九十多岁的高龄,活一天少一天,两岸谈判成功又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的事情,他能等来“政治气候晴朗下来”回大陆的那一天吗?那一天是何其遥远的事啊!张学良是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的。如此说来,张学良就是借着这点来做不想回大陆的托辞,这可以从张捷迁的话里看出些许端倪:“三通越早解决, 张老先生就能早点回家乡看看。只是他不想在互相斗争的环境之下回去。若是在政治还没明朗的时候回去,肯定有许多人问他对以往历史的看法,他不好回答。这是他为什么总是推辞回大陆的重要原因。”即便政治完全清朗了,对以往历史的看法,张学良就能好回答了吗?这恐怕是他始终不愿回大陆的真正原因所在。
事实上,如果张学良真的归心如箭,要回去一吻自己东北的黑土地,国民党根本无法阻挠。张学良晚年没有回大陆,自然有其难言之隐——这难言之隐若用当年天津办教案的曾国藩的话来说就是“内疚神明,外惭清议”:区区万把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一样攻占了东北军在沈阳的北大营,在以后的半年时间里,张学良奉行的不抵抗主义,把整个东北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须知,当时的关东军只有10600人,而东北军是 44.8万,其中正规军26.8万,驻在平津一带的精锐有11万左右,驻在奉天的精锐有6万左右,对关东军占绝对优势。而且东北军在武器火力上也远远超过了关东军。只要看看九·一八事变中关东军缴获的战利品就知道了:飞机60架,坦克25辆,还有大量的日军根本没有的捷克式冲锋枪!就因为他张学良的不抵抗,沦陷区千千万万的国人成了亡国奴,千千万万的同胞横尸山野,关里关外一片悲哀的哭声。
直到晚年,离开国民党控制范围旅居美国的张学良,回忆自己在1931年至 1935年间的作为时,有过相当的悔意。作为一个基督徒,他也曾引用过使徒保罗的话:“我是罪人中的罪魁。”
关于张学良不抵抗放弃东北,我们一直以来受的教育都是说,张学良执行的是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而这种说法事实上是靠不住的。因为,首先,传说中的蒋介石不抵抗电文,至今未见,不能作为证据;其次,就是有这样的电文,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张学良也完全可以对其置之不理,担负其自己作为边疆大吏守土抗敌的责任。最重要的是张学良本人对此问题的澄清。张学良在世时,日本广播协会和美籍华裔学者唐德刚等,先后就此问题访问过张学良。张学良的回答是(1)9 ·18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件事情能和平解决。(2)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3)中央不负责任,我不能把9·18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而当问到:张学良把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电文随时放在身边的说法。张学良回答说:瞎说,瞎说,根本没有这种事。
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想,就能理解张学良不回大陆的做法了。如果真的有人问起“9·18事变”,张学良将怎么回答?如果问起西安事变,他又将怎么回答啊?他用兵谏的方式结束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抗日战争是赢得了“惨胜”,但随之而来的是蒋介石也丢了大陆江山,对这一切他能说什么呢?既然如此,张学良不回大陆就是明智的选择了。
对于张学良晚年不回大陆,不少人充满了遗憾之情,但偏偏有人如此评价张学良晚年不回大陆不回东北,“但是这位少帅总算还没有泯灭最后的良知:他知道他不能回东北,他还知道他无脸以对东北3700万父老乡亲。要不然这位少帅除了创吉尼斯败家子记录以外,还可以创吉尼斯厚脸皮纪录了。”话虽然有点刻薄无情,却也够一语中的了。
原因晚年张学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