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都说“柔柔弱弱”是书生,读书人历来给人的感觉都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眼里,这群柔弱的书生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每当社会黑暗的时 候,往往是他们奋起抗争,每当民族危亡的关头,也往往是他奋起拯救。但就这样一批人,他们往往受的是世上最不公平的待遇,他们除了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外,还 要成为统治者权力斗争的冤魂。戴名世冤死一案,便是最好的例子。> > 戴名世所生活的时代,正值清廷所谓“天下太平”的“盛世”,这是清王 朝的封建政权比较巩固的时代,也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因为满洲贵族入主中国之后,民族间的隔膜并不能一下子消失掉。康熙执政时,虽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人们 的反清思想特别是在汉族的一部分文人中还是存在的。为了清除反清情绪和言行,清初统治者便大施专制 *** ,于是制造了一桩又一桩文字狱案,对具有民族气节和 民主思想的人士加以打击和摧残,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处死。而戴世名的《南山集》案便是其中一例。> > 戴名世自小便有大志,自 负才华,睥睨一世,人称“狂士”。他的曾祖父戴孟庵,就是一位有气节的明末遗老,戴名世从小就听取曾祖父的教诲,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早就种下了不满现 实的种子。另外,他的父亲戴霜崖是一位穷书生,一生教书授徒,还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因之“尝借饮酒以解其愤懑”。前辈们这种消极的不满情绪对他的熏 陶,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于是形成了他的反清思想和“好骂人”的性格。> > 戴名世才华出众,人以文名,一生写了不少好的文章。康熙四 十一年,他的门人尤云鹗收集先生古文百余篇,刊行于世,名曰(南山集)或《南山集偶钞》。都御史赵申乔一向不满戴名世的“狂妄”,《南山集》问世后,遂假 以罪名进行奏劾。指出:“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荡。前为诸生时,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倒置是非,语多狂悖,逞一时之私见,为不经之乱道。徒 使市井书坊翻刻贸鬻,射利营生。识者嗤为妄人,士林责其乖谬。圣明无微不察,谅俱在洞鉴之中。今名世身膺异数,叨列巍科,犹不追悔前非,焚削书板,似此狂 诞之徒,岂容滥厕清华!臣与名世素无嫌怨,但法纪所关,何敢徇隐不言。……”赵申乔的这篇奏疏,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但劾戴名世最重要的话,是《南山集》中 提到桐城方孝标的《滇黔纪闻》。方氏的《滇黔纪闻》,是记永历帝在滇黔称帝的事。他在《与余生书》中提出写明史,弘光、隆武、永历都要写。在这里,他提出 了这三个皇帝的年号,本为清廷所不容,而且还要像“昭烈之在蜀,帝呙之在崖州”一样,列为正统,那更是清廷之大忌。> > 原来戴名世平时最 喜欢读太史公的著作,慕司马子长的为人,又尝考求前代名人奇节懿行,便时时著文,来抒发自己抑郁的爱国情感。他经常访求明末遗老,网罗明季逸事,准备写一 部明史。清初有些文人是通过写明史以悼念前朝的亡国之痛,浇胸中之垒块,谈迁写《国榷》,查继佐写《罪惟录》都是如此。戴名世要写明史恐亦如此。戴名世为 了写明史,遂注意搜求南明史实。所谓《南山集》案也是《明史》案。> > 其实,赵申乔欲置戴名世于死地,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轶事。当年戴名 世会试考中第一名,殿试时得的是第二名,第一名状元被赵申乔的儿子的赵熊诏得去。由于赵熊诏的名气远在名世之下,当时便有传言说,这是由于赵申乔在幕后活 动的结果。赵申乔恐黑幕被揭破,便假借口实陷害戴名世。在奏疏中特别表明“臣与名世素无嫌怨”,这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的拙劣伎俩。> > 另外,《南山集》案,对于康熙来说,还有一个误会。那就是《与余生书》中引用了方孝标的《滇黔纪闻》,恰好方孝标曾为翰林学士,戴氏文中称之为方学士, 而别有方学诗者,曾附吴三桂反清,失败后隐匿起来,在满文中“方学士”与“方学诗”为同音字,康熙帝误以为是在逃的方学诗,特别重视,指明要从严查办。有 此皇上“圣旨”,《南山集》案变得更加复杂化了。这无疑在戴名世的罪状上又涂了一层说不清的阴影。于是,凡有牵连都被捕入狱,而方族受迫害尤重。> > 《南山集》案的案情逐渐加重,其另外一个原因。是因戴名世的性格所致,由于他狂傲不羁,敢于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得罪了不少人。以前吏部侍郎赵士麟,为 了附庸风雅,拼凑了一部文集,求戴名世作序。戴氏因离京迁延未作,赵便使人代作一篇并冠以戴名世之名,戴知道后,即作《与赵少宰书》进行责难。他说:“今 以不诚之人而事阁下,以不诚之文而序阁下之文,宜为阁下之所斥勿收,而阁下顾使人为之,则非阁下始所取于名世之心矣。区区之诚尚欲自达,而代作之文惟阁下 削而去之。”对于一位现任的吏部侍郎,戴名世竟直接指出其不对,并且要求将这篇序言“削而去之”,能不引起这位少宰的怨恨吗?《与赵少宰书》原是一封私人 信件,于是朝廷大部分官员对戴名世多无好感,甚至视为“狂士”、“恃才放荡”、“语多狂悖”之徒。恰巧这时赵申乔的劾疏出笼,如同点燃了一根导火线,必然 酿成灾祸。戴名世的粉骨碎身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做的结果,戴名世虽然可以吐出一口恶气,而在当权者方面自然就更觉面子难看了。后来,《南山集》案发,这位 吏部侍郎无疑是火上加油。> > 康熙五十年戴名世时年五十九岁,下刑部狱。刑部依“谋逆”律,决定将戴名世凌迟处死,并将其祖父以内的亲族 男性年纪在十六岁以上的处斩,十六岁以下男性及所有妇女配给功臣之家为奴;刻书、作序的尤云鹗、方正玉、方苞、汪灏等人拟处以绞刑,与戴名世讲学论文关系 密切的朝官三十余人也拟予贬谪。以上共拟处罪的有三百余人。> > 其实,《南山集》案实质上是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和官场矛盾所导致的一种 结果。中国封建社会里的文字狱,由来已久,但以明初和清代为最烈。戴名世的死,是直接死于文字狱。其导因则是由修明史引发出来的。戴氏擅长古文,但亦爱好 史学,并对史学理论和治史方法都有自己的见解。他想撰写一部《明史》,多方搜集材料,即所谓“留意先朝文献”,然后静下心来,“发凡起例,次第命笔”。到 他死,他也未写成《明史》却由于“不自韬晦,受重以成其志”含冤九泉。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正文
戴名世冤作“文字狱”鬼
此篇文章发布距今已超过42天,您需要注意文章的内容或图片是否可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