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好看的电视剧(代表2014年水准的6部电视剧)
编者按
电视剧年选比电影要难得多。对于电影,我们只是众多评论者中的一员,只看品质,不用考虑其他因素。对于电视剧来说,我们不只是文本评论者,也是产业观察者,深谙其中的焦灼和艰辛。如果以理想主义的标准来看,2014年仍然是欠收之年。如果以现实主义的标准来看,还是有很多创作者顶着压力和诱惑,奉献了良心之作。我们所能做的是在两者之间取一折衷,每种类型都选出心目中的年度冠军,同时提及同类项中的佼佼者。算下来,入榜的作品拢共6部。
年度电视剧:《北平无战事》
编剧:刘和平
导演:孔笙,李雪
制片人:侯鸿亮
主演:刘烨,陈宝国,程煜,董勇,廖凡,倪大红,王庆祥
点评:七年磨一剑,在当下的电视剧创作中是绝无仅有的。你可以嫌它慢,但它砸得深。你可以争名分,但骗不过明眼人。你可以大谈收视率,但收视热度熬不过三周,好剧的文化影响力持久经年。
我始终认为,这部主要人物全虚构的剧仍然属于历史剧。历史剧不一定要因历史人物之名,但必得符合历史之精神和兴亡之规律。出场的是徐铁英、马汉山、曾可达和谢培东,但幕后角力的是陈立夫、孔祥熙、蒋经国和周恩来。他们只在电话和电报里出现,他们的代言人生龙活虎,火星撞地球。围绕着民食调配和币制改革,国民党内部各种力量打成一片,控制着全国70%以上财富的二十几人不肯拔一毛利天下,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当然这只是经济视角,国民党失天下还有政治原因、军事原因,等等。可是以一隅洞明全局,以戏剧性的争斗照亮兴衰秘奥,不就是历史剧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吗?
《北平无战事》突破了诸多禁忌:其一,全剧的戏剧推动力是国民党反腐,一直活在电话中的“建丰同志”大部分时间是正面力量,甚至有人说他是真正的男一号。其二,剧中多次出现了学运场面,荷枪实弹的军警和群情激奋的学生正面对抗,背诵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那段有极强的感染力。其三,男一号、中共特别党员方孟敖只执行了一次上级下达的任务:驾机运送黄金去台湾。从头到尾,对学潮、反腐、币制改革,中共地下党采取“隔岸观火”态度,不是事件的中心人物和局面的把控者,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刘烨的表现招致了不少批评,他演技上的短板确实暴露了,可是您仔细想想,关键戏份根本就不在他身上,换作谁又能有多大作为?
过去不敢写的人物写了,不敢试的角度试了。只要你的表达中有真知灼见,题材的书写就有相当的自由度,表达的尺度也可以富于弹性。对创作者来说,要舍得付出心血,还要智慧地付出心血。
此外,这部剧还有精美的光影,精致的器物,精湛的演技,精神的“小鲜肉”。它不是没有缺点,但综合实力无人能敌。
年度行业剧:《产科医生》
编剧:张作民
导演:李小平
主演:佟丽娅,王耀庆,徐百卉,张小磊
点评:忽如一夜春风来,产科大门都打开。
今年以来,行业剧的井喷是业界的一道风景,产科故事的井喷是医疗剧的一道风景:《爱的妇产科》,《产科男医生》,《产科医生》...直到年底的《青年医生》,镜头才离开妇产科,奔了急诊科。
如果按国际同行的标准来看,只有《产科医生》是真正的行业剧:聚精会神治大病,一心一意“玩权术”。前一句很明白,医疗剧终于认真治病救人,专业功课交得很足。后一句略费解,说的是在这家现代化医院里,有的医生专心看病,有的医生大搞职场政治,前一种医生被后一种医生拽进去拆烂污,逡巡、焦虑、痛苦不堪。
西方行业剧理论和中国实践一结合,便兵分两路:沿着言情的方向大步前进,这条路上相当拥挤。沿着专业的方向开掘天地,这条路上人烟稀少。《产科医生》和《金牌律师》在医疗剧和律政剧的土地上挖了第一锹土,一出手就在水准线之上。
在《产科医生》中,没有一个症状是可以一个回合就拿下的,来来往往的过程便是医学专业知识竞赛。也没有一个病例是就医论医的,诊断和手术牵动着医院的人事斗争。这就好看了,治病如探案,令观众不能松心。手术讲政治,是把中国观众熟悉的朝斗和宫斗移植到了医疗剧中,那份厚黑,那份阴沉,那份连环妙计,因为舞台的改变而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当然也少不了感情戏。没有一部电视剧能在情感荒芜的状态中赢得碰头彩。只是,这部剧中的爱情戏是“女三号”,观众要在享受了医术和医德的熏陶之后,才能想起来剧中医生也在搞对象。
在中国,文化永远是政治的附庸,近年又成了商业的奴仆。但这只是官员和恩客的思路,长了一两根傲骨的从业者从来不这么认为,他们会有思想上的锋芒,如《北平无战事》,也会有专业上的惕守,如《产科医生》。
年度传奇剧:《勇敢的心》
编剧:郭靖宇、周林、赵征
导演:郭靖宇、柏杉、刘礴
主演:杨志刚,于毅,张少华,杜若溪
点评:听评书是中国人民的传统娱乐形式,强情节剧是评书话本的当代传人。过去,百姓离不开说书人。今天,观众离不开传奇剧。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即使不算早年间的《刀锋1937》和《龙虎风云》,郭靖宇的年代传奇剧已经出到了第六部:《铁梨花》《将军》《我的娜塔莎》《红娘子》《打狗棍》,以及最新的《勇敢的心》。
郭氏传奇剧中有些元素是不变的:军阀、黑帮、土匪、乡绅,刑场、祠堂、山寨、码头,忠孝节义,对关老爷和祖宗家法的敬畏,对抗日路线的皈依,等等。把各种类型混搭起来,在基本场景中驰骋游弋,保持着恒定的传统价值观,取得令同行艳羡的收视率,这几乎成了郭靖宇每年都要完成的作业。
看多了也会审美抵触。从演员班底来说,除了铁打的杨志刚,《勇敢的心》用上了郭靖宇前五部作品中合作过的所有配角。从故事走向和人物关系来说,《勇敢的心》和三年前的《将军》有着相反相成的映像效果。没办法,演员再怎么腾挪也不可能变成另一个人,编剧再怎么才华横溢,总在同一片土地上耕耘也会有惯性思维。
但这似乎只是求新求变者的问题,观众只是默默地在《打狗棍》播出10个月后,又一次把《勇敢的心》顶上收视的高地。
雷剧、神剧也有收视高地,但同时也处在价值洼地。郭氏传奇剧虽然也谈不上价值高地,但它们稳稳站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的正根儿上,不厌其烦地向着众生宣讲和招手。想一想,即使不能变成用现代意识和法治观念武装起来的中国公民,返身做回一个仁义礼智信的古人也挺不错的。比变成唯利是图的猴精,反智主义的井蛙,满嘴生殖器官的暴民,强上千倍万倍。
郭靖宇用加量不加价的方式延续了传奇剧的神话,但这种极致再极致的书写,既是对观众的单向刺激,也是创作者本人不断加码的负重。即使观众永不反水,创作者的血肉之躯恐怕也经不起同义反复的上下求索。不管是公开还是私下里,我想对郭导说的都是一句话:把苹果和梨嫁接一下,苹果和梨就都孕育出了新的品种。
年度家庭剧:《父母爱情》
编剧:刘静
导演:孔笙、孙墨龙
主演:郭涛,梅婷,刘琳,任帅
点评:这是家庭情感剧一家独大的时代。论排播,从中央到地方占了荧屏的半壁江山。论评奖,白玉兰奖提名10部剧中有9部家庭剧。基数大,好剧就多些,形态也丰富些。年度家庭剧的取舍最难,比前三个都难。
在《父母爱情》和《大丈夫》之间,独舌君进行了长时间的犹豫和跋涉。不过,最终还是无可救药的文艺中年的本性发作,把文学性更强、生活质地更正的《父母爱情》选了上去。
《父母爱情》不架空,不矫情,不打鸡血。没开枪、没放炮、没抢亲、没死人,但时代的急雨劲风看得见,人心的忧恐爱痴摸得着。它一方面有丰富的生活底料,戏剧冲突细腻入味,不走极品路线;另一方面留下了时代的落寞背影,安杰嫁给根正苗红的军人,从此风调雨顺,安欣嫁给“右派知识分子”,半生坎坷浮沉。时代的温情与荒谬,尽在其中。
传统上,中国的夫妻之间讲究“恩爱”--江德福和安杰就是先有恩,后有爱。这可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先有皮相互相吸引,生发激情然后恋爱结婚的模式,但这部剧娓娓道来地证明,“先结婚,后恋爱”的中国模式也是参差多态的爱情世界中重要的一支,并且同样真挚而伟大。
编剧刘静是个笔调诙谐的女作家,导演孔笙性格低调,内力无穷。《父母爱情》激情、深情、柔情、悲情俱在,是业界少见的静心之作。一句话,这里头真东西最多。
李潇、于淼编剧的《大丈夫》是商业剧的典范。强情节,玩的就是“折腾人生”,怎么水火不容怎么来,决不肯给剧中人半刻清闲,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危机。某些地方,再往前迈一步就是洒狗血。某些人物,再狂野一丢丢就是疯癫。事实证明,大家就是喜欢在别人家的鸡飞狗跳中释放自己的焦虑。
一方面是工业流水线上的强情节,另一方面是手工缝制的金句外衣。《大丈夫》赋予了不同的人物以个性化语言:顾大海当了一辈子厨子,说事讲理离不开炊具、食材和菜谱;顾晓珺娇生惯养脾气大,出语直来直去,噎得人上不来气;欧阳剑教授身份,张嘴就引经据典,弯的也能说直。欧阳淼淼90后新人类,嘴里跳动着网络的时髦用语。如果把雅俗共赏视为电视剧的最佳状态,这部剧是奔跑在这条路上。
对于相爱的人来说,《父母爱情》证明阶级不是问题,《大丈夫》证明年龄不是问题,《团圆饭》证明美丑不是问题,《生活启示录》证明有没有CP感也不是问题:闫妮和胡歌的结合,还不能让你相信爱情吗?
这部剧的用心之处在于,对当下火爆的家庭剧语汇进行了回调。编剧王丽萍以平淡之笔写尖锐矛盾,《生活启示录》呈现出一种白描之美。镜头中的上海明艳洋气,生机盎然。随着闫妮、胡歌、果静林、刘敏一干人等走出情感迷阵,生活的启示也就渐渐清晰:现实中永远有奇迹发生;任何时候都要相信爱情;不要等失去了才觉珍贵;等等。用朴素哲理的书写替代极致的掐架桥段,这固然会牺牲些收视率,但我们的都市情感剧不能没有这一路纵队。
年度黑马剧:《红色》
编剧:徐兵 孙强
导演:杨磊
主演:张鲁一,陶虹,周一围,李天柱
点评:没有人能想到《红色》会发酵成2014年的网络第一神剧。此“神剧”有神奇之意,没有神经和神叨之意。
过去10年,抗战剧的品相是持续向下的,抗日英雄们的战斗力是一路向天的。《红色》行走在抗战剧的习惯性车辙之外,有两点可为明证。多数抗战剧中的人民群众已经失去了“过日子”的愿望和可能,他们不是作为鬼子杀人越货的苦主,就是作为誓死不从的反抗分子,“生活”二字在他们的生活中抹去了。但《红色》中出现了第三种人,而且看上去人多势众。
这是一群厕身上海弄堂中的小市民,拉洋车的,卖烧饼的,当裁缝的,管理菜市场的,五行八作,日出日落。日本人的枪炮声划破了上海街头的宁静,他们成了敌占区的贱民。虽然有亡国之痛,虽然是二等公民,可小老百姓的日子总是要过下去,卖什么的还是要吆喝什么,“三饱一倒”的基本愿望人同此心。
男主角徐天也是这群市民中的一个,虽然他身负绝学,来路传奇,但出场时他手里拎着一条鱼和一篮菜,走在回家做饭的路上。他纯粹是被卷进了一场抗日行动,也可以说是被胁迫着干了一票。虽然他干得很漂亮,内心快感隐隐,他还是想尽快回归日常轨道,做一个不起眼的乱世小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就是徐天周而复始的旋律:卷进麻烦,解决麻烦,想远离麻烦,惹上更大的麻烦。
《红色》在打鬼子的技术含量上做足功课,把悬疑和探案的元素大剂量地引入了剧情。抗日神剧和雷剧所遵循的既不是真实原则,也不是常识常理,从心态上说是游戏化的,从实现手段上说是武侠化的。一个土匪开着架了机枪的摩托车就能突突一队训练有素的鬼子,这在历史和现实中都绝无可能,但在武侠的世界里则可以。可是鬼子不是武侠世界里的僵尸,他们是屠戮我同胞、占领我疆土、给中华民族造成巨大创伤的真实敌人,开启武侠模式既是盲目自大的意淫,也是文艺创作中的敷衍和偷懒。
《红色》坚持的打鬼子路线经得起推敲。徐天的运筹帷幄,田丹的处心积虑,影佐的老奸巨猾,都是建立在细密铺垫和坚实逻辑之上的。当像模像样的叙事一环套一环完成,观众不仅感受到了表达的诚意,也感受到了智商被尊重。这是独舌君所能感觉到的《红色》的不同寻常之处。
至于网民为什么像当年追捧《士兵突击》一样不断顶贴、回味、安利、酬唱,我并不十分清楚。能让我感受到如此热力的还有一部《古剑奇谭》,40岁的人是不可能重回20岁的频道的。就算我有如此强烈的愿望,人家给不给发通行证也很难说。总之,黑马就是在你猝不及防之时杀出来,突然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全世界都随他们的小脚丫子乱踩。
是否选择和年轻人在一起?跟得上当然好,跟不上的就远远给个祝福吧。
年度农村剧:《马向阳下乡记》
编剧: 谷凯
导演: 张永新
主演:吴秀波,王雅捷,李洪涛,梁爱琪
点评:我真的不是偏心山东影视制作中心。只是,我作为一个实心萝卜,自觉不自觉以“有没有真家伙”为第一评判标准,这家制作机构偏偏也有这样的爱好。
《马向阳下乡记》是真家伙。编剧谷凯为了创作这部作品,深入山东农村两个月,采访村官凡40余名。“第一书记”这个名号一听就带有主旋律意味,但因为编剧摸了农村的底,入了农民的魂,通了农业的经,所以剧中不见直眉瞪眼的口号和说教,放眼望去一地生活。
这里的“生活”二字,包括农村的生活气息:大葱蘸酱、槐树传说、全村皆亲戚、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蝇头小利便能撬动地球。更重要的是,剧中写活了农村的“政治生活”:村委会主任因为土地流转被骗而跑路,刘氏族长二叔成了村民的主心骨,城里来的第一书记作风很飘浮,刚刚摁下瓢就翻起了葫芦。不要小看这些其貌不扬的泥腿子,他们个个都有维护自身利益的倔强和顽固。更不要小看泥腿子中的优秀分子,乡村政治家二叔在大半部剧集里把马向阳玩弄于股掌之上。
上来就是围绕着量地的算计和反算计,接着是为了修路的拆房还是不拆房之争,随后是科学利用土地还是继续抱残守缺的较量,最后还有土地流转向大户还是造福每个村民的缠斗,每一次都事关农民的命根子:土地和房屋,每一次都是公心和私利反复拉锯才有结果,并不总是正气压邪气,但总能体现出农民的狡黠和智慧。冲突写地道了,就不再有赝品感。人物写地道了,就不再有贫血感。乡村政治角逐写地道了,就不再有儿戏感。不图解政策,不教条致富,这是近年来罕见的农村现实主义佳作。
要论内功深厚,正在播出的《老农民》更胜一筹。不过,这部跨年大戏的奖状要明年才发,今年农村剧的流动红旗归于“我酥”领衔的《马向阳下乡记》。
最后说一句,我是想尽量公允,终究只是独舌视角。遗珠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我肯定是没把全年一万五千集电视剧全看了才说话。有说得不到的地方,各位给补个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